保濟丸制作技藝入選白云區第九批
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發布日期:2024/10/30
近日,廣州市白云區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九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本批名錄共認定非遺代表性項目20項,涵蓋“傳統技藝”“傳統醫藥”“傳統美術”“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民間文學”等五大類。其中,由江高鎮推薦、廣州王老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王老吉藥業)作為項目保護單位申報的“中醫傳統制劑方法(保濟丸制作技藝)”成功入選。
保濟丸作為百年名優中醫傳統配方產品,始創于1896年,其制作技藝距今已有128年的歷史。作為整個嶺南地區的代表性傳統中成藥,以王老吉藥業為傳承載體,保濟丸制作技藝流傳至今,并通過企業規模的不斷壯大,保濟丸的經營范圍也遍布全國,還出口到東南亞等地,得到了國內外各界人士的贊美與好評。“北有六神丸,南有保濟丸”便是廣大消費者對保濟丸的崇高評價。
保濟丸為朱紅色水泛丸,是藥材細粉用水粘合制成的丸劑。雖然水本身沒有粘性,但保濟丸藥方所包含的藥材中含有蛋白質、糖類、淀粉較多,磨成的細粉吸水性好,以水為粘合劑容易成型,可泛制成丸。制作水泛丸所用的工具簡單,但是手工操作十分繁雜,包含八大工序,百余年來,經過歷任傳承人的繼承和發揚,積累了豐富的制劑經驗,保濟丸的制作技藝也得以完整保留。現如今,機械泛丸逐漸替代手工泛丸,二者操作原理相同,可“起模”工序依舊是無法實現完全機械化的關鍵步驟,也是最考驗手工技藝的一步。
相對于蜜丸、濃縮丸等其他丸劑,由于保濟丸的粘合劑是水,在藥效相同的情況下價格更實惠,小顆粒方便服用,而且水溶性好,服用后易分解,易吸收,顯效快,同時還不易受潮,能有效應對嶺南地區濕熱的天氣,利于保管儲存,堪稱大眾居家出行的必備良藥。
保濟丸由佛山李眾勝堂老中醫李兆基所創,起源于廣東,這與廣東氣候和水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廣東地處嶺南,南臨海洋,北靠五嶺,春夏多雨,天熱地濕,屬熱帶亞熱帶氣候。宋代醫家陳昭遇在《太平圣惠方》中述及“夫嶺南土地卑濕,氣候不同夏則炎毒郁蒸,冬則溫暖無雪,風濕之氣易于傷人”,道出了嶺南氣候多濕而季節長的特點。多濕的地域環境必致脾胃虧虛,加之喜食生冷凍物、魚蝦海鮮飲食習慣的雙重損傷,又惡性循環生成內濕,故嶺南人多蘊濕的體質。因此,以祛濕理氣、消食和中、解表清熱為功能主治的保濟丸可以說是一味對癥良藥。
進入現代,保濟丸不僅入選“廣東省嶺南中藥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還先后獲得“國家質量銀質獎章”“中國中藥名牌產品”等眾多榮譽,并被收錄在《中國藥典》和《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王老吉藥業將百年保濟驗方發揚光大,申請了多項發明專利,對保濟丸進行二次開發,并開展藥物科學研究和臨床研究,細分使用人群,根據不同使用人群的不同特性與需求,研制出廣州牌保濟口服液、三公仔保濟口服液、晶品保濟丸三個產品,提高了藥物使用的便利性,還結合腸胃用藥的功效,通過舉辦和參與公益活動,為消費者帶去關注飲食及腸胃健康的理念。
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精髓,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優秀代表,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保濟丸制作技藝自誕生之日起,便逐漸形成了獨特的理論體系和治療方法,百年歷史也證明了它的適應性和持久性,并且在百年的過往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和知識,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價值觀。這些寶貴的財富必將推動王老吉藥業持續緊跟時代步伐,守正創新,為傳承好中醫藥文化、更好地推動中醫藥文化貢獻力量。